查看原文
其他

【良心帖】关注教师讨薪,我们到底是在关注什么?

刀哥 刀说话 2019-06-25

度娘说,这是六安市政府大楼



关注教师讨薪,我们到底是在关注什么?


5月29日下午14:54,我在朋友圈里发了如下信息——




在那篇被和谐的、题为《教师讨薪足以让国蒙羞,粗暴对待更是为国添耻》的文章里,我曾说,原本不想涉及六安事件,因为朋友圈早被刷暴,而且被删之贴,如过江之鲫。


但眼见着“光明快评”和“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先后发声,便以为舆论空间已适度放开,没想到,还是被一删了之。


默哀时间远超半分钟。毕竟,那是我公众号近三年来唯一的一个10万+。


沮丧的情绪,一直伴随我关注的目光。看到更多消息,见到更多言论,包括六安市政府的情况通报,依然觉得有话想说。


既然事发于六安,我就发如下“六问”吧——


1、金安、裕安是否有“一次性奖励”?



六安市政府“通报”说,本次教师集访是“要求发放一次性奖励”。但金安、裕安二区并无“一次性奖励”政策,区直机关及区属事业单位均未发放“一次性奖励”;金安区、裕安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工资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没有拖欠教师工资。


言下之意:政府没错、教师无理。


通报一出,舆论哗然:难道这样的事情,居然是教师无理取闹?


不妨用脚指头想想:教师这一群体,向来胆小怕事,习惯逆来顺受,应该不会胡搅蛮缠,更不敢无理取闹。如果“一次性奖励”只是他们的凭空想象,他们怎么敢以如此胆大包天的方式,强迫政府发放并无政策支撑的“一次性奖励”?


但是据说,早在今年4月13日,六安就有教师给省委书记留言,表明此一诉求和关注。40多天后的5月25日,六安市委办回复,表示“正在与金安区等各县区对接,进行摸底和测算,积极推进该项工作。



六安市政府的“通报”却断然否认此事,难道六安市委办在回复留言时没有跟市政府沟通、交流过?


事实上,安徽教师因“一次性奖励”上访,早有先例。2017年11月8日,巢湖四中等学校约80名教师曾到巢湖市政府上访,要求与公务员同等享受“一次性奖励”。


当时,安徽省教育厅曾向省政府报告。报告显示,安徽已有13个市发放该项奖励。报告说,“因个别地区处理不妥”,此事“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突出问题”。


报告说:“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这是《教师法》明确规定的,一次性工作奖励的发放直接关系广大教师的切实利益,目前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突出问题。”


安徽省教育厅建议相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特别是在制定一次性工作奖励政策时,应当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并积极稳妥选择发放时机,消除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不利因素。”


1

2

3

4

5

6


据说,安徽省时任副省长谢广祥在这份报告上批示:请教育厅高度重视,指导各地稳妥处置。会同人社等相关部门,研究类似情况关于教师奖励的区别指导意见,依法依规处理。


但是,在六安,除了市直和经开区教师得到落实外,其他教师的“一次性奖励”一直没有——同在六安的天空下,市直和经济开发区有,金安、裕安却没有。


“同城同行却不同酬”,当然不公平,六安教师在向省委书记反映无果的情况下,集体上访,向市政府讨个说法,无论于情于理,还是于法于规,都没有问题。


更何况,据“财经记者站”的最新消息,六安市各区县教师,此前已经联名给市委、政府写信汇报和请求此事。



向上滑动阅览


尊敬的市委、市政府领导:


2015年国家财政部和人社部曾联合发文,明确规定对年度考核合格的教师,每年发放不少于36000的工作补贴。据悉,六安市市委市政府已分别于2017年年底和2018年5月兑现了市直和经开区教师一次性奖励奖金。


作为六安市县区一线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在积极关注事态发展,同时,也热切盼望我们父母官能主动响应潮流,及时回应广大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给予我们公平、合理的政策待遇。


然而时至今日,结果让人失望,市政府相关单位在陆续落实市直和经开区教师一次性工作奖励之后,至今没有出台关于各县区教师一次性工作奖励的政策,而且在回应县区教师关于此问题的咨询时,也是含糊其辞、自相矛盾,很难让广大教师信服。


历年来,各县区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推波助澜。广大教师本于职业道德和大局观念,这些年不仅尽心竭力把教育搞好,也帮政府在诸如扶贫、医疗、文明创建等诸多政务事项中出时出力,但政府总不把我们教师的劳动和奉献放在同等待遇水平的社会地位上,我们并没有享受到地方经济大发展带来的收入大提高。让人寒心,教师怎能不产生消极心理?


习主席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地位及待遇!明确提出“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确保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同档公务员!”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也积极回应人民的诉求,承诺将逐步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另外,根据2017年11月16日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教师一次性工作奖励有关情况的报告》的文件精神,要求相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特别是在制定一次性工作奖励政策时,应当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并积极稳妥选择发放时机,深入细致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的不利因素。


如果市委市政府主动积极地响应号召,把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尽快解决、落实到位,那么,教师群体必然对政府增强信赖,从而更好的投身于教育事业;反之,如对县区一线教师心声不闻不问,则将是对县区教育和人民的不负责,也是对《教师法》《教育法》的公然挑衅与践踏!


因此,我们各县区教师在守法护法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向相关政府领导反应问题,表达诉求:


  1. 坚持同城同行同酬原则,要求享受与市直、经开区教师同等待遇,及时按六安经济开发区标准将一次性奖励金发放到位。

  2. 改善薪资结构,月打卡工资不少于申报工资基数综合的百分之四十。

  3. 落实《教师法》,让教师享受与地方公务员同等的工资、津补贴待遇;人社部门每年定期公布市直和县区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和薪资构成。

  4. 政府部门应率先垂范,通过合理渠道,定期公布本单位职工薪资、补贴发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真正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5. 以上要求,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七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六安市各县区教师

2018年5月25日


换句话说,他们站到市政府门前,表面看,是讨薪而来,实际上,是要向他们的“父母官”讨一个说法。


没想到,迎接他们的,是警察,是 “简单粗暴”的“依法带离”,按“澎湃新闻”的说法,这“是一种恶劣的行政滥权,理应立即纠正,并迅速落实教师的相关待遇”。


对此,有如下疑问:究竟是六安政府隐瞒实情撒谎?还是教师无理取闹向政府讹钱? 


2、“一次性奖励”是不是教师应得的工资?


六安事件,起因于讨薪。讨薪的原因,显然是被讨薪者欠薪。讨要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天经地义。就像我们熟知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一样简单。


关于教师的薪水或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同样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基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刻认识,这些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待遇,频频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


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规定:“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在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这一精神再次被着重提出。


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在很多地方的统计口径里,公务员工资并不包括“一次性奖励”,倘若加上“一次性奖励”(有些地方叫“年终目标考核奖”),教师工资事实上远远低于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问题是,“一次性奖励”算不算“工资”?


对此,国家教委曾有明确说法——《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所称“平均工资水平”是指: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构成的口径统计的平均工资额。


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显然,公务员享受的奖金、车补贴等,都是属于“工资”。


根据法律条文及相关规定,可以明确地说:教师要求享受与公务员同等工资待遇(包括一次性奖励,甚至车补贴),是完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的。


明明有法规、政策依据,为何教师工资依然难以有效落实?


只能说明,有些地方政府目无法纪,或故意曲解法规,把“工资”解读为“基本工资”,将地方津补贴和各种奖金排除在外。


如此,在依法保证教师“基本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之后,在津补贴和奖金发放等问题上,对公务员和教师实行双重标准。


这样的做法,不仅让教师心寒齿冷,更让当地社会生活、教育生态严重受损。


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发放,基本由地方财政(主要是县级)统筹安排,而地方财政(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捉襟见肘之时,往往出现挤占挪用现象。教师人数最多、地位较低,往往成为克扣、拖欠的首选。


莫言说:“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老师了,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武汉十万考生涌入公务员考试现场


但迄今为止,我们只看到过教师考公务员,而没有看到公务员考教师——当然,好几年前,教师考公务员的路,事实上就已经被彻底堵死了。


3、教师获取工资难道要靠索讨的方式?



“讨”字有很多义项,但是当它与“薪”发生关系时,再蠢笨的人都已经知道,这个“讨”,就是“请求”、“索取”、“讨要”的意思。


中国教师工资很低,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国际经合组织和中国劳工统计年鉴的数据,2013年,中国在岗教师的平均年薪为42782元人民币(约6971美元),而比利时、韩国、德国、美国、日本教师的平均年薪都在4万美元以上。中国教师工资大约为比利时的1/7,美国的1/6,巴西的1/3,在被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垫底。


尽管这些年,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教师的收入,并没有太大提升。


教师凭劳动挣钱,按照“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他们理所应当自然而然地得到自己的劳动所应得——这是他们的权利,这一权利,同样有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其中把“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更何况,如前所述,安徽省已经出台了“一次性奖励”的制度,副省长曾亲笔批示,要求各地落实到位。六安市政府作为省级政府的下属,自然应该担负起落实到位的法定职责。


简而言之,教师的工资是有法律保障的法定待遇,应该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解决,而不应该由他们自己,跑到政府面前,去索取、去讨要,或索要。



悲哀的是,原本应该依法自然得到的东西,六安教师只能可怜地走着路去、伸出手去,向他们的父母官“讨要”。


与“讨”相关的,还有一个词语叫“乞讨”。当教师们不得不以集体的方式,伸手去索要自己的应得待遇时,这无疑是对我们口口声声的“尊师重教”,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同时挨耳光的,也包括法律。


4、《教育法》《教师法》能不能成为硬法?

 


32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颁布。


两部法律均异口同声而明确无误地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各级政府在出台有关建设教师队伍的意见时,都反复重申这一法律条文。


但实际上呢,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真正贯彻落实这一法律规定,或者说,都没有依照这两部法律行政和执政。所以不少人说,《教育法》和《教师法》是“软法”。




软法,当然硬不起来。同样的法律,同样的“国字号”,为何会怎么也硬不起来?


一是落实执行不逗硬,二是缺乏严厉的问责机制——几十年来,全国上下,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官员,因为“保障教师待遇”的问题而被追责问罪。


针对此事,《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说:


“基层教师很不容易。财政再困难,也不该拖欠他们的工资奖金。各地政府都应该对此有鲜明的意志。否则,一旦发生教师讨薪引起的冲突,民心无疑会一边倒地支持教师,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产生很负面的影响。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基层矛盾层出不穷,社会稳定是个脆弱的大系统,各地政府应该切实负起责任,不能让明显有悖民心的事情发生。出现大面积教师欠薪的地方,应该先把书记市长以及班子成员的工资停了,而且要行政追责。


其实,以我们的政治体制,只要政府真正有决心,只要明确规定把落实《教育法》和《教师法》作为“一把手工程”,同时加强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再软的东西,也能硬得起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倘若教师待遇不能得到落实,倘若教师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何谈“尊师重教”,何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教育法》和《教师法》的疲软不堪,这无疑是对法治社会建设的一个不小的嘲讽。


5、六安市政府怎样处理维稳与维权?


一方面,教师集访讨薪,合理合法地维权,有理有节地表达诉求。另一方面,稳定压倒一切,市政府面对那么多教师,的确面临着很大的“维稳”压力。


但是,动用警察,简单粗暴地对待教师,难道就是正确做法?


从法律角度看,根据民事权利自力救济原则,一个人被欠薪,当然有权去找欠薪者讨要,甚至可以适当使用强力。一群教师到市政府讨薪,同样适用这一法理。他们的讨薪,属于民事权利的合法行使,既不是抗上,也不是违法。


即使按六安市公安局的说法,讨薪教师聚集,可能“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所以需要“依法带离”,但是,从网传的视频和图片看,不仅有多名男警员粗暴对待一个柔弱女教师的行为,还有给教师戴上手铐的举动,这些,是否合乎警械使用的规定?



或许正因如此,六安市政府在“情况通报”中,坦然承认“在带离过程中,少数公安民警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对此,六安市人民政府表示诚恳道歉”。


但是,有意思的是,29日18:33,也就是市政府发布“情况通报”后不久,中国警察网安徽站官方微博“中警安徽”发了一张铁锅的图片。


虽然没有一言半语,而且很快该微博即被删除,但依然引发了哗然的舆论。


“澎湃新闻”对此的疑问是——


为什么在六安市人民政府承认少数民警执法粗暴之后,@中警安徽作为一个有警方背景的官微,要发这么一张黑锅的照片呢?是不是暗示警方背了黑锅?如果警方不认账,那么谁该为此负责任?到底有没有存在民警执法方式粗暴的问题?




而据“财新记者站”的消息,参与讨薪的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感觉人格被践踏”。“作为老师,我们为人师表,但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职业如此之贱,还要人模人样地教学,心里极度扭曲。”


截图来自“财新记者站”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法会议上强调:


“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不知道六安市政府是否学过习近平的这个讲话,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维稳和维权的关系的。莫非,在他们心目中,动用警察,驱赶维权的教师,也是在维权——维护自己的权力? 


更让人不解的是,事发当天傍晚,舆情刚起,六安市公安局,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消息,表明态度,承诺“如果民警有殴打教师的行为”,“将依然严肃处理”。而六安市政府,直到事发两天以后,才发布一则饱受诟病的“情况通报”。


面对汹涌的舆情和民意,他们居然能如此充耳不闻,如此沉稳淡定,简直让人佩服。而短短通告中体现出的“甩锅”、“背锅”,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由此看来,我们或许还需要关注和追问——在六安市政府的“道歉”背后,究竟应该由谁对讨薪事件负责?


用“澎湃新闻”的说法:政府的严肃道歉,不能被一口“黑锅”的黑色幽默所消解。


6、教师讨薪是否能得到有效根治?


用“教师讨薪”作关键词,询问伟大的度娘,她会告诉你:这样的事,其实早已多次发生——





教师

讨薪

2018年5月5日,湖南省武冈市上千教师冒雨集聚,向政府有关部门讨要拖欠的薪资。


2017年11月8日上午,安徽巢湖四中等学校约80名教师到巢湖市政府集体上访,要求与当地公务员同等享受“一次性工作奖励”。


2016年5月3日,湖南衡阳县千余名教师聚集在该县县政府门前讨薪。


2015年1月13日上午,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校门口,该校老师打起横幅维权,对教育部门实行的绩效工资改革及近年来未能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表示不满。


2014年12月27、28日,河南淮滨、息县等地同时发起大规模教师维权讨薪活动。POLICE维持秩序,现场发生冲突。


2014年12月23日上午,安徽含山县数百名教师齐聚县政府门前拉横幅,要求参照公务员标准补齐教师3年来应发放的考核奖。


2014年12月22日,河南固始县近千名教师到县政府门前“讨说法”。


2014年11月中旬,黑龙江省肇东市、依兰等地数千名教师罢课讨薪。


2014年1月,湖北沙洋县上千教师罢课,围堵县政府。

……



“薪”的本义是柴火,在古时候,每个凡夫俗子,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柴火。虽然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再用柴,但还得有火。


当然,我们更熟悉的是,薪水,薪酬,之所以以此指代工资,或许意味着它像火一样,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六安教师所讨的薪水或薪酬,并不算多,对于除了三四千基本工资就再没有其他收入的教师来说,那就是一个家庭的活命钱,是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火”。



更何况,是以索要、乞讨的方式!清高、斯文、卑微的教师,但凡有其他解决路径,断不至于采取这种悲哀而悲壮的方式。


难怪,“央视新闻”会罕见地呼吁:给欠薪的教师一个说理的地方。21世纪教育研究院熊丙奇教授则表示,这已经是最低要求了——欠了薪还不让说理?


可惜,六安教师连这一最低要求都没有得到。他们得到的,只是被赶、被抓、被戴上手铐……


教师连基本的待遇都得不到保障,他们何来尊严,何来体面?没有基本的职业荣誉感,他们的脸上,何来微笑,何来自豪?


对待穷人的态度,考验着一个社会的良知;对待教师的态度,考验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的教师讨薪事件,拷问着社会的良心,更拷问着政府对教育的用心。


所以,我最后想问的是:六安的教师讨薪事件,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层出不穷的教师讨薪事件,能否得到彻底根治?!


 



【后记】


昨天的文章惨被和谐后,家人朋友都劝我不要再关注,更不要再作无谓而无用的发声,因为,这样的文章只有被删的份儿。


但是我依然决定写下这些文字,依然坚持要作推送。


倘若对同类的这一事件都不关注,都不发声,我不觉得自己还配称教师。


尽管我知道,这篇文章的命运多半仍会被无情删除,但是,至少我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至少我体现出了自己的良心。


而且我觉得,针对六安事件的这“六问”,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回答和解决,恐怕每个教师都可能“六神不安”。


虽然,不是每个教师都生活在六安,但每个地方,都可能成为让我们“六神不安”的六安。


2018.5.30



前期热文


据说,转发的人,

不仅手有余香,而且心有亮光


刀哥微店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